论翻译质量、翻译市场与翻译服务规范

 

(南京气象学院大学英语部,210044

 

    摘要:翻译一进入市场,一切就商业化。翻译质量成为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当今的翻译市场,然后探讨了翻译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介绍了ISO9000与翻译质量标准。论文指出,出版社和翻译公司才是问题所在,必须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一是把ISO质量认证体系引入出版业和翻译业,二是实行事后责任追究制度。最后笔者就即将出台的《翻译服务规范》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翻译质量  翻译市场  ISO9000  翻译质量标准  事后责任追究制度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Translation Market and Guideline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

       Abstract: Once transl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business, everything becomes commercialized, and hence translation quality has now become a popular topic. This paper first offers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market toda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real problems that determine translation quality. ISO9000 and translation quality standards are recommended and discussed.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publishing houses and translation companies are the agencies that should be made responsible for addressing issues of quality, and that regulations and systems specific to the translation market need to be established. These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 of ISO9000 standards to publishing and translation industri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responsibility - tracing system. Finally, some personal views are presented with regard to the formulating Guideline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

       Key words: translation quality, translation market, ISO9000, translation quality standard, responsibility - tracing system

 

当今的翻译市场现状... 1

翻译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 2

ISO9000与翻译质量标准... 4

结语... 6

 

当今的翻译市场现状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速,我国同世界其它国家的往来也越来越多,在英语还没有成为世界共同语言——永远不会有世界语言,巴比塔只能在理论上重建——之前,翻译便成为不同国家人们之间来往的工具,翻译市场的发展潜力也就不言而喻了。目前,全国以专业翻译注册的翻译企业有3000多家(出版社属于官方机构,不计在内,尽管现在出版社都是独立核算,但他们并不以翻译作为他们的主要产品,中国对外翻译公司例外。),但据估计,以咨询公司、文化公司、打印社等名义注册的单位有数万家之多。但是翻译市场的管理跟不上发展的步骤。对于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翻译行业,至今市场缺乏规范性的操作,行业信誉度低迷;翻译公司山头林立,鱼龙混杂,对外宣传资料内容几乎类同,让人真伪难辨。但真正能操作规范、质量保证, 确保客户利益的翻译公司却很少。不少“翻译企业”甚至没有专业翻译人员,翻译质量得不到保障,不仅损害了客户利益,也让正规翻译企业备感头痛。伴随着全球化的脚步,翻译已经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目前全球年翻译产值已经超过130亿美元,而在2005年将达到227亿美元,而中国目前的翻译市场规模在110亿元人民币左右,2005年可望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小到驾照、成绩单的翻译,大到操办国际会议、筹备各类谈判,翻译产业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巨大的商业利益,吸引人们争相涌入这一产业。而实际上,目前注册一家翻译公司,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资质证明,以致有些媒体曾将经营翻译公司同开洗衣店并列为“投资几万元”即可实现的“致富捷径”(邢宇皓. 2002)

       客户希望翻译质量越高越好,价格越低越好,翻译时间越快越好,有时要求“立等可取”。在这样的一种条件下,高质量的翻译实在难得。早在1994,季羡林先生就对“翻译的危机”提出警告,现在,翻译质量下降已成为出版界、网站及广大读者广泛议论的话题,同时也是翻译界无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意就翻译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翻译质量认证问题与各位探讨。

 

翻译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

       翻译质量一出问题,人们马上想到翻译者的自身学识、素养不高或者工作态度不够严谨等,却很少去想:这样翻译质量的东西是怎样出版问世的?从译者方面看,某些翻译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严谨,缺乏责任心,甚至有些人会利欲熏心而采用抄袭的手段。但是译者的问题也是出版社和翻译公司的问题,因为出版社和翻译公司在这里扮演的是译者的遴选者、编辑者的角色,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译者身上是不负责的推诿。

 

深圳海天出版社海外部主任胡小跃指出,大量的理解错误,是由于译者外文水平低造成的,而大量的中文病句,则是其中文不过关造成的。现在的外语本科毕业生中文底子不足,许多大学老师外语水平高,但中文水平不够,且知识面窄,文化综合素质差。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指出:现在光《红与黑》的中译本就不少于20个。如果从文化价值上判断,假设20个译本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那只能说明这20个译本的价值都不高;如果这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是不是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一种浪费呢?问题的关键是一些新译本在译文质量上远不如旧译本;有的是在重复抄袭旧译文,有的是在拼贴几个不同的译本,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抄袭。据此潘凯雄质疑:译本是否也应该有公认的定本,对著名专家的著名译本是否还有重译的必要?译林出版社社长章祖德则持相反意见。他认为有些老专家津津乐道过去的老译本,一说现在的译本就摇头。其实,过去的译者在工具书、知识面、获取信息方面都不能与现在的中青年译者相比,而有些上世纪30年代的译本和当今的语言有很大差距,不文不白,年轻人并不喜欢。章祖德认为,如果译者都很严肃,一些名著有两三个译本并不是坏事。(聂北茵,中国青年报,2003920日)

 

这里有几个可笑的疑问:既然“译者外文水平低”,为什么还选他翻译?既然有“大量的中文病句”,为什么还能出版?既然有的“新译本在译文质量上远不如旧译本”,有的是“变相的抄袭”,为什么还出版?译者是不是“很严肃”,出版社在审稿时难道看不出来?相当多的出版社对翻译书稿强调文责自负,另做编校加工,而对译文不予或无力审订,有些依赖“外校”、“外编”,也往往流于形式,没起到把关作用。谈到翻译质量滑坡原因,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司长阎晓宏就比较客观公正的把大部分责任归结到出版社身上。

 

一是社会责任问题。出版工作者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为社会奉献高质量的负责任的作品。翻译图书出版中的质量问题,反映出一些译者和出版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二是职业道德问题。翻译、出版工作是从事传递人类文明的高尚事业,从业者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目前翻译作品出现的问题来看,一些翻译人员、出版单位缺乏严肃负责的精神,甚至一些不懂外语的人也翻译图书,或者投机取巧,把别人付出巨大劳动的译作改动一下就变成了自己的翻译,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 三是出版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光明日报批评的质量低劣的翻译作品多是名著类或通俗类流行读物、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不少已过版权保护期、社会读者面大,易形成出版热点。一些出版社在浮躁、逐利的心态下,仓促组织翻译,这些复译的版本不但不能在艺术风格上超越已有的版本,反而存在许多错译、误译、译法不通等等问题。 四是有些出版单位,组织翻译作品出版,但自身却不具备审定译稿的能力,缺乏对翻译稿件质量的判断、把关能力。 五是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版管理的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出版物内容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质量把关要求,比如三审制度。而有些出版社对此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 此外,一些出版社卖书号,为劣质译作出版开了方便之门,也是原因之一。(王玮.《光明日报》2002620)

 

       另外,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不正当竞争至今未得到有效遏制。如有些出版社为抢占市场,规定早交稿有奖励,促使译者不顾质量赶进度,结果劣质译作早上市先占去市场份额,而反复推敲的佳译, 因迟上市反不如前者销得快,形成“劣胜优汰”的反常现象。此外,对粗制滥造翻译产品及伪劣的翻译服务,几乎没有什么处罚措施,至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5年前,笔者曾经参与为某单位翻译一本近800页培训教材,10个人共同完成,一个月交稿。每人负责几十页内容的翻译,且专业性强,结果最后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真是令人惨不忍睹。现在想来真是惭愧。但当时是政治任务,不干不行。“流水线”式作业的前提是要有统一、可约束的规范,而这样的规范只有在简单的机械劳动中才有可能实现,像翻译这种带有很强理解与创作劳动在内的工作,我相信在短期内还不可能有这样的规范产生,“流水线”式翻译的质量自然也就没有了保证。一位朋友说,超过三个译者的书他绝对不买,我深有同感。

       许多专业的出版社在出版翻译作品时往往不遵守游戏规则,操作极不规范,出版合同也存在不合理性,侵权的现象非常严重。目前,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出版合同规章。现在的出版合同,条件都由出版社制定,基本上是限制译者的。译者必须按照合同按时交稿,做到齐、清、定,但是交稿之后,出版社推迟几年才出书或改变计划不打算出书,或者克扣和拖欠稿费,译者也毫无办法。有些出版合同往往是一次性买断的,这类合同没有有效期限,显然不符合国际惯例,好像一旦买断,就可以千年万年地用下去,甚至把译者的劳动成果卖来卖去,牟取暴利。有些出版合同上尽管写着译者有权得到再版的部分版税,但很少有出版社按照合同办事的。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翻译市场的无序与混乱,阻碍了翻译市场的发展。有关部门在维护译者权益和扭转翻译作品市场的混乱状况方面没有起到切实的监督管理作用。

       上文译林出版社社长章祖德提出,如果译者都很严肃,一些名著有两三个译本并不是坏事。为什么出版社要不断将那么多重译再版的世界名著推上市呢?原因很简单,一为省钱多获利;二为出成果。引进一部新作品,买版权至少投入2000美元以上,还要请人翻译。当然不如出版那些已过版权期的名著赚钱快。另外,作为官方机构的出版社要证明它的业绩主要靠成果,像名著重译这样可以事半功倍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南京译林、上海译文、人民文学等出版社一直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因而他们出版发行的《魔戒》[英国]托尔金.译林出版社)、《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克]昆德拉.上海译文出版社)、 《哈利·波特》 [英国]罗琳.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翻译读物才会备受关注,并赢得广大读者的信任与好评。

       至于译者,他们最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打工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曾经为了理想或其它原因而翻译,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或需要而选择译本。今天做翻译工作的人,大部分是为了生活。他们已基本失去了对翻译原文的选择权,他们所翻译的大多是客户或翻译公司交给他们的材料,内容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甚至与自己的爱好或理想相冲突。译者实际上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翻译,要么放弃(如果没有签订合同的话)。译者自己选择原文来译,尽管译文质量不错,也很有价值,但由于不一定符合客户的需要,往往会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经贸和科技翻译尤其如此。当前的译者大多都是先接受客户或是翻译公司的翻译业务,与其商定好价钱及交稿时间,并签订合同,然后才着手进行翻译。翻译过程已变成了履行合同的过程,与一般的商业活动并没有大的差别。报酬的多少往往正是译者是否接受翻译业务的决定性因素。不过,即使是文学翻译,除少数翻译名家外,多数译者也没有选择原作的权力。他们翻译文学作品,大多是受了出版社的委托,双方签订合同之后,才开始翻译,翻译的也未必总是译者喜欢的作品。出版社以赞助人(patron)的身份影响译文的面貌,因为它可以决定译文的出版与否,译者只有译出受出版社认可的译文,才有可能获得译文与读者见面的机会。像以前的译者那样,自己选定原文,译好后再交给出版社出版的做法基本上已是陈年旧话了。译者“变成了雇佣兵,有奶便是娘,只是为了‘揾食’而打工”。(周兆祥语,转引韩子满, 2003, (3): 71-74)我们应该明白:翻译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是第一位的。顾客就是上帝。翻译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不是语言训练,更不是猜字游戏。翻译是第三产业,是职业,是生意(business)。

       如果说,价格战使成本较高的正规翻译公司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那么,混乱的从业状态,则给这个正在蓬勃兴起的产业带来了沉重的信誉危机。法国孟德威先生(www.people.com.cn 2003/7/30)如实说,在中国设厂的某些法国跨国企业,如果需要把中文文件翻译成法文或英文,或把英法文件翻成中文,都宁愿将文件寄回法国,请收费标准高出5倍以上且翻译速度明显缓慢的公司,也不愿委托中国廉价的、翻译速度快得惊人的翻译社。这种现象足以说明,这些企业对中国的翻译质量没有信心。我自己看过中国某些翻译社的英文宣传材料后,也不禁笑歪了嘴:就算价格再便宜,我也万万不敢请他们为我翻译东西。翻译水平差影响中国形象。

 

ISO9000与翻译质量标准

       正如钱学森教授指出的,“知识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体系;还有一部分是不是叫做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以前的人类实践的经验”。人类的翻译活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是凭借他人或自身的经验进行翻译,现有阐述翻译方法的论着大多还只是这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翻译还只是“前科学”。要实现翻译的科学化,就首先要有翻译标准作为基础(陆杰 http://tscn.tongtu.net/ 2003/8/12)。

       标准化是一个行业成熟的基础,翻译同样也面临标准化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同样的原文在不同译者的笔下就有了不同的译法,我们很难说究竟哪种译法更高明一些,但是如果大家对同一个事物不能有一个统一的译法,显然哪种译法都不见得高明到哪去。对于读者来说,在读不同的书的时候就会因为这些不同的译法而感到困惑,这显然是违背了翻译的初衷。常常有人以翻译的质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为劣质翻译狡辩,事实上我们批判的劣质翻译还远远没有达到“见仁见智”的水平。准备购买或接受翻译作品的顾客也许没有能力去翻译这部作品,但判断译作好坏的基本能力还是有的。

       我们的翻译没有相关的规范,这里确实有一个制度问题。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加以规范。在制度方面我们是否至少可以做到这么两点:一是把ISO质量认证体系引入出版业和翻译业,引入这样一种评审标准,就可以使出版界和翻译界得到规范。二是实行事后责任追究制度。既然卖假药害病人药店或医院要承担法律责任,卖伪劣产品会受到工商部门的处罚,那么劣质译作由于给人传递了不正确的信息可能会起误导作用,出版社或翻译公司也应该负责任。

       翻译质量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世界其它各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全国乃至全世界尚无一部完整、权威的翻译质量标准及其奖惩办法。目前在翻译质量管理方面做得最好的恐怕是荷兰、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荷兰翻译公司协会(ATA)是欧洲最早实行翻译质量认证的。它于1997年就制订了ATA Taalmerk质量体系,对翻译公司的工作程序、职员资质和相应设备都做出规定,只有达到要求的才颁发ATA Taalmerk证书(http://www.eaft-aet.net/interm/updates/up_98_09-10_en.htm)。因此是否拥有该证书是一个翻译公司翻译质量高低的标志(http://www.muiderkring.com/en/quality.html)。意大利的UNI10574是专门为翻译公司建立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1998年就开始实施。奥地利的ΦNORM D 1200是对翻译服务和服务设施提出要求,ΦNORM D 1201是对翻译合同进行规范,2000年开始实施。这两个标准的内容可以从http://www.on-norm.at上看到。德国的DIN2345是专门为译员服务,对翻译合同的条款做出规定的,其中包括翻译质量标准。另外英国有 BS 5750 and BS 4755质量保证体系,但不是专门针对翻译服务的,其实国际公认的ISO 9000标准就来源于英国标准BS5750。与翻译质量标准有关还有SAE J2450,该标准是帮助汽车公司测试汽车服务信息的翻译质量,于2002年开始实施(http://www.sae.org/technicalcommittees/j2450p1.htm)。

       为了进一步明确翻译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欧洲翻译公司协会(EUATC)已经在结合ISO 9000, DIN 2345, ATA Taalmerk, UNI 10574:1996和本协会翻译行业规范重新制定了一项质量标准方案,以此作为欧洲翻译公司的统一标准,该方案已经得到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的同意,即将在全欧洲实施。在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的翻译公司的网站上可以看到:所有翻译公司都非常重视翻译质量,大多有两个质量证书,其中一个必定是ISO9000ISO9002(如:http://www.alteregoitalia.com/Inglese/quality.htm   http://www.resourcingsolutions.net/company/org/mission.asphttp://www.internationalservices.ithttp://www.fb-partners.com)。

       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翻译质量监督体系或服务规范,但不少出版社和翻译公司都严格自律,制定自己的服务规范,从而保证翻译质量。20031015日笔者使用www.google.com查找“翻译公司”大约有 243,000 项与“翻译公司”相关的Google结果。在此搜索结果内再搜索,大约有 31,900 项与“翻译公司 翻译质量”相关的Google结果。在此搜索结果内再搜索,大约有 289 项与“翻译公司 翻译质量 ISO 9000”相关的Google结果。其中有如下10家翻译公司把翻译质量同ISO9000结合起来。

 

       北京温顿翻译有限责任公司依照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采取有效的一译、二改、三校、四审的四道工序以保证翻译质量,分别由四名资深翻译分工完成。(http://winteam.cn)

       上海浩兰翻译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为保证,在行业内首先采用ISO9000标准,进行质量及流程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并依靠人才能力的制高点确保每项业务优质、准时的完成。

         CTC翻译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为保证。在行业内率先采用ISO9000标准进行质量及流程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翻译质量和翻译效率。(http://www.ctc-china.com

为保证译件的高质量及满足客户的要求,广州汇泉公司不仅根据原文的专业范围严格挑选专业对口译员,而且依照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采取有效的一译二改三校四审的四道工序以保证质量,分别由3名资深翻译分工完成,最后由专家级的译审统稿。 严格的译员录用译员考核质量保证操作流程内部管理制设备支持共同构成汇泉专业翻译的质量保证体系。(http://www.cn-huiquan.com   

       神州华译依据GB/T19002-1994 idt ISO 9002 标准,于200131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业内率先实行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化,从而保证翻译或本地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做到及时、准确、规范,更好的为各商业公司、驻华机构、各国公民和政府机构服务。(http://www.translationaa.com )

       金宇在公司成立伊始,就将质量放在了公司经营发展的第一位,业务专业化、质量技术化、办事诚信化是让客户满意的基石。为了做到这点公司积极导入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从各个项目的基本服务到全面的流程监控都能让客户满意。(http://www.jingyuchina.com/qc.htm)

       遵照ISO9000奥诺威翻译中心严格执行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翻译、校对、润色、审核等环节,逐一把关,确保质量。规范科学的专业化运作,已形成一套优良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ISO9000体系专业管理人员操作论证。(http://elegance.myrice.com/Chinese/about_us.htm

       欧连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基于 LISA QA 模型、ISO 9000ff 以及一些翻译标准制订了自己内部的质量管理程序,对整个本地化流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和优化,精确控制每个环节和最终质量。(http://www.orienttran.com

       华译翻译公司http://www.whtran.com/pages/qebz.htm)的引用标准有:新出图[1997]79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GB11668-89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T 19000-2000IDT ISO 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浙江地区新华翻译社http://www.chinatranslation.cn)推出的《翻译服务企业服务标准》(试行)可谓是领先一步,该标准提供了一系列参考标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准、经贸法律类译文质量标准、工程技术类译文质量标准、IT网络类译文质量标准、军械军工类译文质量标准、医学医药类译文质量标准、编辑质量标准、电子文本规格、纸质文本规格、印刷件质量标准、现场口译服务质量标准、翻译稿件的计字标准。该翻译社还参考了《翻译工作者宪章》(国际译联)

 

笔者相信还有一些翻译公司自觉把翻译质量同以上质量体系结合起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87年正式发布了第一部管理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它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性商业、建筑业等,因而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各国质量认证的发展。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104个成员国中有70多个国家包括欧共体、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日本等几乎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均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作为本国国家标准,各国企业也纷纷依据这种标准,调整作业运行机制,并且获得认证资格,迄今全球已颁布认证证书近10万多张。1993 11日,我国正式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制度。该标准中使用的术语"产品"一词,有双重的含义,既可意指有形的实物产品,也可意指"服务",因此,该标准完全可以应用于翻译领域。

 

结语

       人事部于今年发布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并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于200310月首次开考。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是专门对广大从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的外语实际翻译能力的考试,并向应试者提供翻译资格的权威论证。该项考试在创办初期参考了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翻译资格认证标准,是一项具有国际水准的认证考试。我们当然要提高译员的专业水准,但笔者认为,译员的雇佣及其培训是出版社和翻译公司的内部事务。为提高翻译质量,我们最应该加强对出版社和翻译公司的管理和监督。出版社在中国是个相对垄断的行业,在市场化的选择中,错误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利润来讲,似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出版社必然在利润和错误之间选择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可以放开出版的准入,竞争进一步激烈,品牌的重要性就会彰显出来,不合格的出版物可能使出版社破产倒闭,那么,错误的成本比起利润来,要大得多,这样,错误的发生就比较少了。我相信,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出版市场的对外开放也是迟早的事。已有不少国外出版公司在政策许可范围逐步渗入国内出版业。笔者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中国出版界的一种促进。

 

目前全国的翻译服务企业和机构已达3000多家,年产值达200多亿元。但一直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翻译质量无从保证。去年年底,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安排,由国家质检总局为主编部门,中央编译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江苏钟山翻译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为技术归口单位,开始共同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翻译服务规范》。该标准参照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准、DIN-Norm2345翻译质量标准、新出图[1997]79号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7项标准,适用于各类具有法人资格的翻译服务企业和机构。其中翻译服务企业服务质量标准的范围,包括了业务接洽、业务标识、业务流程、译前准备、翻译、审校、编辑、录入、文稿校对、质量校验、质保期限、资料存档、用户反馈、质量跟踪、责任、保密等方面。标准还将对不同类别的翻译成品制定了具体的质量标准,如对科技类作品的翻译参照国际通行翻译质量标准制订出量化指标,并明确提出了相应责任的赔偿事项。该标准将由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年内发布并于明年实施。(200321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但是不必乐观。尽管我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出版物内容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质量把关要求,比如三审制度,而有些出版社对此尚且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翻译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属国家推荐性标准,即便施行,也并不具有强制性。看来,要结束翻译质量下降的局面,光靠制度是不行的,在市场监督和事后责任追究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先“有法可依”,然后才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全球化和网络让世界翻译市场规模扩大,全球化和网络还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外翻译出版社和翻译公司步入中国的道路也就越来越平坦和快捷。中国翻译出版社和翻译公司如果没有紧迫感,没有忧患意识,那么危机就在前头。

 

注释

       欧洲翻译公司协会(EUATC)的成员国有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英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11国,具体情况可在http://www.euatc.org 上看到。

 

参考资料

1. 韩子满. 翻译商业化与译者的生存[J]. 上海:上海科技翻译. 2003, (3): 71-74

2. 陆杰. “”事杂谈http://tscn.tongtu.net/ 2003/8/12

3. []孟德威. 有些外企对中国的翻译没信心(客居闲话)www.people.com.cn 2003/7/30

4. 聂北茵. 专家直言:译作质量下降 只因未过语言文化关.中国青年报,2003920

5.王玮. 翻译图书质量管理要有新举措.《光明日报》2002620

6. 为民. 首部《翻译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将出台.《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219

7.邢宇皓. 翻译市场亟待规范. 《光明日报》2002717

 

相关网站(检索日期均为20031015日):

1.    http://www.on-norm.at

2.   http://www.sae.org/technicalcommittees/j2450p1.htm

3.   http://www.alteregoitalis.com/Inglese/quality.htm  

4.   http://www.resourcingsolutions.net/company/org/mission.asp  

5.    http://www.internationalservices.it

6.    http://www.fb-partners.com

7.    http://winteam.cn

9.    http://www.ctc-china.com

10.  http://www.cn-huiquan.com

11. http://www.translationaa.com

12. http://www.jingyuchina.com/qc.htm

13. http://elegance.myrice.com/Chinese/about_us.htm

14. http://www.orienttran.com

15. http://www.chinatranslation.cn

16. http://www.whtran.com/pages/qebz.htm

17. http://www.eaft-aet.net/interm/updates/up_98_09-10_en.htm

18. http://www.muiderkring.com/en/quality.html

 

       [作者简介] 李平,湖北武穴市人,南京气象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210044),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班学员,目前在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文化研究中心访问。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育。

       [作者电子信箱] lee5110@263.net, lee_5110@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