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制辩论赛和我国的英语教学

 

南京大学 沈艳枝

 

       200451826日,我有幸亲身体验到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11届亚洲英语辩论赛(the 11th All-Asian Intervarsity Debating Championship)的精彩赛事。这次比赛中国共有6支代表队参加。此次曼谷之行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亚洲最高级别的辩论比赛,领略亚洲最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的风采,同时也给了我一次反思中国英语教学的机会。

       国会制辩论赛在我国还是个新鲜事物,我先简单地介绍下比赛的规则。

       国会制辩论赛共有两轮。第一轮是循环赛,实行八局五胜制,八局中胜利五场的队伍再根据总分排名,前16名的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实行淘汰制,有八分之一决赛,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直到最后的决赛。

       辩论双方的每位辩手都有专门的“头衔”。正方为“政府方”(Government);正方一辩为“首相”(Prime Minister),正方二辩为“副首相”(Deputy Prime Minister),正方三辩为“政府方成员”(Member of the Government / Government Whip)。反方为“反对方”(Opposition),反方一辩为“反对方领袖”(Leader of the Opposition),反方二辩为“反对方副领袖”(Deputy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反方三辩为“反方成员”(Member of the Opposition / Opposition Whip)。

       辩论的胜负由裁判,即由“议会议长”/“议长先生”/“议长夫人”(The Speaker of the House/ Mister/ Madam Speaker)定夺。

       从双方拿到辩题到辩论正式开始,两队有30分钟的时间准备。正反双方所给的辩题有3个,所以两方先共同决定辩论哪一个题目: 即根据本方对辩题的熟悉了解程度给3个辩题排序,排除双方排在最后一个的辩题;如果辩论双方所选的第一个辩题相同,则辩论这个辩题;如果双方所选的第一个题目不同,则用扔硬币的方式决定采用哪一方的辩题。在30分钟的准备中,双方不得参阅任何电子材料,但可以参阅印刷品类的书籍或材料。

       辩论由“首相”发言开始,然后正方反方交替发言,直至反方三辩发言完毕。这是六位辩手每人7分钟的“观点陈述”(Constructive)。一方辩手在他观点陈述进行到第二至第六分钟时,另一方有权随时向他提问。陈述观点方可以接受提问,也可以拒绝提问。反方三辩“观点陈述”后,辩论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反驳”(rebuttal)阶段。先由反方一辩或二辩做4分钟的总结呈词,“反驳”正方观点,并指出正方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中出现的逻辑错误;反方总结呈词后,由正方的一辨或二辩做4分钟的总结呈词;双方辩论阶段结束。“议会议长”将在休庭几分钟后,宣布辩论结果。

       辩论中六位辩手各司其职: 首相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在他的开场白中,给辩题里出现的关键词下定义(definition),并提出本方观点。有些辩题不利于正方,所以概念定义的巧妙与否直接影响到辩论结果。比如,辩题“The house believes that women's movement should celebrate the right of women to portray themselves as sex object.”这一辩题明显利于反方立论;因为我们通常把“sex object”理解为,“为了吸引异性的目光,总把自己打扮得女人味十足的女子”;它与中文里“花瓶”的概念较接近;英语字典也把它定义为“a person regarded especially exclusively as an object of sexual interest,即性目标,具有性诱惑力的人”。而我们一般都会把“women's movement”理解为“把女性从‘sex object’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并引导、鼓励她们和男性在家庭,事业中发挥同等作用的运动”。 因此如何来重新定义“女权运动”和“sex object”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正方取胜的关键。在辩论中,“首相”提出“Being a sex object is part of being a woman.”的观点,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式,重新诠释了两者的关系,为那场辩论赛的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首相”提出观点后,简要地列出几点分论点,然后再具体展开第一、二点。

       首相7分钟的陈述,反方一定要仔细听,因为反方可以在“首相”陈述的第二至六分钟内随时向首相提问,并对他的陈述表示异议。与“首相”对应的角色是“反对方领袖”。他的重要任务就是从质疑“首相”的定义(challenge the definition)入手,动摇“首相”的立论。如果“反对方领袖”对“首相”的定义无异议,就直接提出反方观点,并展开一、二点论据。正方二辩“副首相”、反方二辩“反对方副领袖”、正方三辩“政府方成员”、 反方三辩“反方成员”相继发言,分别针锋相对得指出对方陈述中的逻辑错误,并继续论证本方观点。

       辩论赛中的辩题必须与世界和亚洲地区的时事政治,经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在本次辩论赛中,“本院将会强制推行缅甸的民主化进程。”“本院将会允许外商投资公共事业”“本院将会禁止文学作品中出现恋童癖”等题目都成了辩论的题目。

       以上就是国会制辩论赛规则的简单介绍。在观摩了数场辩论赛后,我意识到中国队有以下几个问题:

 

          我国选手不知道,也不关心时事。对此最好的证明是:面对“本院认为政府应该发表有关伊拉克虐俘事件的照片和材料”的辩题,一些选手表示一点不知道这件事。可就在辩论赛开赛的前几天,“美军虐待伊拉克俘虏丑闻”一直是全球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我国各家媒体也竞相对虐俘事件做了多方面的详尽报道。可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大学生并不那么多。

         对外界的情况知道得这么少,所以选手看不懂辩题也就司空见惯了。比如,在“The house supports the government to exchange debt for democracy”的辩论中,我们是正方。由于对当今世界政局不理解,我们的选手看不懂这个辩题。即便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但还是由于不了解政局和近年来,世界各国发生的大事件,我们的选手找不到贴切的国家例子,来证明用“债务换民主”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好处,从而就不能很有力地证明我方观点。

          我们的选手知识面狭窄,对英美文化了解得没有他们想象得这么多,这么深。“The house believ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ut a tax on fat.”尽管我们在理解这句话字面意思时没有问题,但“put a tax on fat”的这种提法,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在比赛后,我用google在网上搜索词条“put a tax on fat”,结果搜到的第一条记录就是篇社论,题为“It’s high tim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ut a tax on fat”。可见,美国国内对这个问题,辩论得如火如荼,而我们还一无所知。

         中国选手普遍知识面狭窄这个问题,究其根源,有选手本身的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在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不少亚洲国家,英语是其官方语言。在泰国,我们深深感受到“工作语言”的真正含义。我们比赛所在的大学Assumption University是泰国一所由法国投资的天主教大学,大学里有一半的教师和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有2000多名在校的中国留学生)。国际化的校园就意味着,学校所有的课程都用英语上。学生之间交流都是用英语;学生回到家后,才会用母语和父母交流。所以那些来自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的辩论队选手,虽然英语发音本身并不标准,但他们英语思维能力却比我们的好。而在我国,即便是大学里的英语课,也不能保证全部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学生的语音语调,无形中忽略了学生发言的内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英语很棒,却言之无物”的现象。

          我国选手思维狭窄,逻辑能力比较弱。这一点体现在三方面。一,一确定辩题,我方选手不知如何“破题”,即如何给出于我方有利的“定义”。比如,“The house believes that government should profit from their citizen’s sin.”我方辩手拘泥于对“sin”的解释中,对辩题的理解停留在“公民在犯错或犯罪后,政府应该在经济上处罚他们;并且由于对个别公民的处罚,起到了对大众的警戒作用,从而达到净化社会风气,政府收益的目的。”其实,正方这个观点本身是不可辩的“真理”(truism),因为就这个观点,反方不能提出相反意见,即“政府不应该惩治做错事的公民”。正方这个“真理”命题提出,就意味着正方已经输了,因为正方没有看到辩题的隐含意思,即“本院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合法化娼妓、赌博、吸毒而从中收益。”二、每位辩手在七分钟的观点陈述中,由于思维狭窄,很难找到四、五个分论点来证明论点;所以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二辩重复一辩的观点和事例,三辩重复前两位的观点和事例。有时,即便找到几个分论点,选手们也很难让它们层层深入。三、由于缺乏训练,我方在“反驳”阶段,不能清楚地列出对方在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过于强调标准的语音语调,给学生接触的都是标准的美国英语、英国英语,还带来了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的选手能够无障碍地听懂英美人士的标准英语,却几乎听不懂其他亚洲国家讲的英语。此次参赛的亚洲国家里,除了中国队外,还有印度、泰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辩论队。听懂对方的陈述非常关键,因为这牵涉到辩论中的针锋相对的提问和反驳。我们很难听懂对方的英语,而对方听我们的英语却易如反掌,我们在语音语调上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照理说,我国选手在这种比赛中“先天不足”,就更需要在比赛前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来备战。但是,我国选手不但毫无准备,甚至连具体的比赛规则都不知道。因为每次能够参加这样的赛事的选手,都是国内演讲比赛的获胜选手。演讲比赛的主办方将亚洲英语辩论赛作为给获胜选手的一个奖赏。我非常感激演讲比赛的主办方能够给选手们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感受亚洲精彩的大赛,但我想,如果主办方能够在比赛前,哪怕就比赛规则事宜进行培训,选手们会从赛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纵观亚洲英语辩论赛的历史,每届的冠军不是被菲律宾队,就是被马来的队摘走。可见,英语辩论赛在这两个国家历史悠久。他们的辩论队有备而来: 三人之间会经过长达一年半、二年半的系统训练。由于比赛的30分钟准备时间中可以使用参考书,此次参赛的其他国家队也都携带了很厚的参赛资料,如《纽约时报》出版的《2003年年鉴》等。而我们的选手两手空空就上了赛场。无准备的仗肯定会输得很惨。

       以上是我此次曼谷之行的心得。亚洲英语辩论赛可以说是全面检验我们英语教学的试纸:对学生的反应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英美国家文化熟悉了解程度、知识面、对英语语言连续表达能力都做了较全面的测试。大赛本身由于级别高,参赛队伍强手如云,赛事紧张激烈,所以我希望我国能每年都能派遣训练有素的参赛队伍参加大赛。我写的一点心得,也能对有志于此的学校和同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