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师生欢聚小记
【上周末高二五班39位同学与回国省亲的高中班主任盛毓青老师、多年未见的初中班主任汤荣秀老师以及教过我们的李宝林老师、张恩来老师和郭盛顶老师深情相聚,同时庆祝全班共同的作品《往事汇文》纪念册成书,一起度过了五小时难忘的时光。有多位同学远在祖国和世界各地,人不能来参加,但他们心里都很关注这次难得的聚会,所以在这里附上几段当晚写下的文字,聊助他们了解聚会的实况。】
下午四点半,按人在外地的解军班长指定的男生“一组”召集人副班长佩贵的指示赶到黄埔大酒店,参加高二五班迎接盛毓青老师回宁暨《往事汇文》一书首发的聚会。
在一楼接待大厅里见到盛老师。她焗了头发,气色挺好,高高的个子,身体有点瘦(金波平说是在东莞吃东西不好、腹泻了一周多的缘故),精神爽健。多年没见到她了,我高兴地上前向她问好,她也高兴和我拥抱合影。我说应该像李何鸣春节时去东莞看她时那样请老师坐着,我立正站在她身后才对。盛老师说你也是老师,我们就一起站着吧。后来在三楼宴会厅里,我还是侍立在盛老师身后,让何鸣给我们拍了张师生照。
何鸣为《往事汇文》一书出力甚巨,这一两周尤其忙得够呛,但昨天还记着专门给我发信,提醒我聚会就在今天,并告知路怎么走。我祝贺他完成《往事汇文》编辑出版大事,说他们费心费力,终成正果。他只是低调地说了一句:“等于是又给班上出了一期黑板报。”《往事汇文》编委会(也是我们班级的老班委会)为这次盛会做了周密细致的准备,登门拜访了多位老师,请他们为书题词,还请到了汤荣秀、李宝林、张恩来和郭盛顶老师参会并致辞。
汤老师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她教书和育人都认真负责,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我是她和工宣队胡家岗指导员的“小干部”,受到她的耳提面命不少,对她很敬服,连她写字的风格都曾模仿过。今天会上同她说起此事,说那时候她写字是斜体,她笑了,说是的。汤老师今年75岁了,但身体健康,思路敏捷,甚至还记得我妈妈,并要我记着代向她问好。我说家母记得汤老师,说到中学老师时就会提到你。(那时的班主任老师真心关心学生的学业和思想,常做家访。汤老师来过我们家好几次。记得汤老师同我妈妈谈我时曾说:这孩子看书多,同他这个年龄的孩子相比,思想有点早熟,要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我问汤老师平时爱做什么,她说主要是养花和剪报,还说剪报是她多年的习惯,当年给我们上课时就曾选用剪报上的材料做教学内容。汤老师为今天的聚会准备了发言稿。我凝神静听她对自己学生们的肺腑之言,再一次感受到老师的爱心、热情和严谨。
主持人缪维纲请李宝林老师上台致辞时,李老师摆摆手,说没准备讲话。在何鸣与主持人王琪的一再恳求下,他走到台上,拿起话筒,说自己只讲两句话:第一句是他来参加高二五班的这次盛会感到非常高兴,第二句是他希望今天的活动是第一次。
张恩来和郭盛顶老师的发言脉络清晰,感情真挚。几位老师的讲话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李何鸣和禹天成向盛毓青和汤荣秀老师赠送了国画和漫画,天成还当场为李宝林、张恩来和郭盛顶老师写生造像。
这之后是文艺表演。盛老师带头,胡小娟、韩金茹、王明华、卢要武、王琪、缪维纲、马宁、钱锦端、朱学明、戴平、李何鸣、刘晓军、孔祥林等同学表演了舞蹈、独唱、合唱、口琴、诗朗诵(小娟朗诵威杰从英国寄来的新词等)、歌剧(《白毛女》片段,盛老师演地主婆,何鸣演杨白劳,王明华演喜儿,刘永林演大春)等节目。朱学明和朱锡珠插科打诨,会场气氛十分热闹。
盛老师细心地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份精致的礼物(苏州织造的真丝围巾),还为每个参加表演的同学另准备了一份奖品,上面一一写明同学的名字,放在一个大口袋里,指定金波萍在每个节目结束前找出来分送给参加表演的同学。
维纲节目主持得不错,他用自己记忆中最能反映每个老师和同学特点的往事片段和他本人难忘的一些有趣经历将节目连缀起来,令大家的思绪无痕穿越于往昔和今日之间。
临别前我把自己上月出版的新著《An Introduction to Contrastive Linguistics》赠送给五位老师以及为《往事汇文》问世出力最多的维纲与何鸣,并请老师和众同窗(包括这次才第一回重新见到的傅娟、唐家敏、陈玉华、鞠卫、马宁、缪维纲、于崇涛等)为我在《往事汇文》扉页上签名留念。
骑车回家经过桥头那行桃树时想起鸭鸭幼小时我晚上上课回来他在此接我的情景。斗转星移,自中学毕业同学飘散一转眼已经数十载过去;家里亲人能常在一起的日子也是倏忽而过,回头看,(用鸭鸭一本正经的话说)都算是“有历史的了”。
到家后把纪念册递给鸭鸭,鸭鸭很认真地一页页翻看。他一眼就认出了封面上老爸用水彩画的人民中学南大楼以及册内老爸毕业后画的那张通往随园家里的小路的油画(不久前他刚同我一起扫描过那两张画以及另外几张以前没拍照也没扫描过的习作)。我问他纪念册怎么样。他说很好,因为上面说了很多过去的事,要是里面再多些老照片就好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你们的书是回忆录嘛,当然应该多放点过去的照片,现在的照片嘛,只要在每页头上放一张就行了。”
2016年4月24日晚于家中